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频道>> 医学前沿>> 正文

过目不忘的秘密

//m.bahamastreasure.com2009-05-19 13:19:25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 医学前沿

  通过培养,我们也可以做到过目不忘吗?

  过目不忘的本领能后天培养出来吗?

  姚志剑介绍说,通过使用一些记忆的方法,可以起到增强记忆速度和能力的作用。比如灵活运用分类记忆、特点记忆、谐音记忆、争论记忆、联想记忆、趣味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兴趣是人们获得记忆的最有效的方法,并且能够将人的短时记忆自然过渡到长时记忆,如果某个信息可引起人的很大兴趣或很大震动的话,那么短时记忆可能会转变为长时记忆甚至终身记忆。

  另外,还可以通过掌握最佳记忆时间来加快记忆的速度。刘海燕说,每个人在一天和一生中都存在最佳记忆阶段。

  人的记忆最佳年龄自然是在青年时代,年轻人较容易集中精神,并且学习速度较快。之后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记忆力相对下降,人们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记住某一信息。但对于年龄大的人来说,虽然记忆的速度变慢了,但他们提取信息的时间却要比年轻人更快,因为一个人的年龄越大,所储存的信息相对就越多,当涉及重新提取信息时,年龄大就构成一个优势。

  而每个人在一天中的最佳记忆时间,一般来说,是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7~10时,利用上述时间记忆难记的学习材料,效果较好。但最佳记忆时间也因人而异,有些人习惯于规律作息,记忆效率在某一时间段如清晨8-9点钟特别高;有的人习惯于夜战,一到夜间就像猫头鹰那样的活跃,脑细胞进入高度兴奋状态,记忆效率在这一时间段特别高。人在什么时候记忆力最好,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些差异,不一定人人都适合“一日之计在于晨”。

  超强记忆力能否通过吃补品补出来?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信息,都说吃什么什么可以提高儿童智力、增强记忆。饮食是否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记忆呢?

  刘海燕说,饮食与记忆的关系是营养神经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大脑神经网络中神经传导物质和化学信使——传递遗传信息的化学物质(神经细胞的树突),与营养物质的供应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处于发育期的儿童,营养物质的摄入状况对记忆力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一些食品,本身就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易消化,对儿童髓鞘的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不一定要专门去购买一些化学合成或植物提取的所谓补品,即使真的要买,也最好在医生建议指导下,购买正规厂家的产品。

  在我们日常生活的饮食中,常见的健脑食品有很多,比如水果中的葡萄含丰富的维A、C及B族,对记忆力有帮助;橙含丰富的维C,有助于促进脑功能。另外牛奶鸡蛋(尤其是蛋黄)、鱼类、花生、菠菜、胡萝卜及海藻等饭桌上的常见食物,分别因为含有不同的营养物质,均有改善记忆力及注意力、促进脑功能的作用。所以对于儿童来讲,最重要的是不要挑食,合理均衡营养饮食,父母不可因“望子成龙”让他们过度补充补品。

  姚志剑也说,现实中很多父母喜欢买鱼肝油之类的补品给孩子补脑,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A和维D,而维A和矿物质、磷、铁等,对提高记忆力确有相当程度的帮助,但是过量食用会导致维生素A中毒,常见症状为毛发脱落,食欲不振,容易激动等,所以吃补品都要根据需要,而且要适量。

  人类的记忆将来能否随意被抽取?

  对于记忆,目前还有很多未解之谜,首先对于大脑是如何记忆的,科学界目前就还没有一个成型的框架,科学家们只是在不断地提出假说并通过实验去验证。动物就成为科学家们常用的实验对象。

  动物是否也有记忆呢?姚志剑说,动物也是有记忆的,动物的记忆与动物脑的智力发展有关,不同的动物记忆力也不一样,记忆的特点和方式也有区别。动物的记忆力与存在于脑中的核糖核酸、乙酰乙酯等物质有关。这种核糖核酸可以抽取注射,因此动物的记忆力也可以转移。

  世界著名的神经化学家乔治·昂加尔认为:动物的记忆力并非不可捉摸,而是一种具有化学物质的特性,由细小的蛋白质分子有序排列组合而成。他通过训练大白鼠受电击时发生恐怖情绪使之产生记忆力,然后把这种恐怖记忆物质抽取出来,又注射到另一只大白鼠身上,结果这只大白鼠没受过电击,就已经产生出那种恐怖的情绪,这说明前者的记忆力已被后者继承了。

  姚志剑说,对于人类记忆,现在新研究发现电极刺激脑下丘的一个特殊区域可能有助于恢复记忆。但出于角度的考虑,人类还没研究到诸如可以抽取记忆这一步。

  而且,动物记忆和人类记忆有着很大的区别。动物的记忆还属于最简单的记忆,也就是一种程序记忆,是关于技术、过程“如何做”的记忆,通常不易改变,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会自动行使,如动物单纯的反射动作,这是一种内隐记忆。最早的动物实验巴甫洛夫实验中,当喂食时一摇铃铛,狗就会流口水,因为铃铛声刺激触发了狗的味觉等记忆,这就是条件反射。在人类记忆中,也有一部分属于程序记忆,这在胚胎中即已存在,不依赖意识的参与,如幼儿吮吸母亲的乳汁、穿鞋系鞋带等都是程序记忆。

  但人类的大部分记忆是同事物的意义相联系的语义记忆。语义记忆涉及熟悉的事物、概念、语言成分,是运用语言所必需的记忆,属于明义记忆。我们同母语的关系就是很好的例证,掌握母语就是我们逐步认识那些在词条、文法规则和句法结构中存在的复杂关系的成果。

  因为人与动物的区别,要解决关于记忆的难题,还有待科学家进一步地挖掘。如果能够阐明并掌握人类的记忆基因,那么首先老年性痴呆、失忆等疾病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甚至可以掌握超强记忆的诀窍,培育出更多像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

  本版主笔 见习记者 戎丹妍

首页 1 2 3 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