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频道>> 疾病要闻>> 正文

电化学疗法:治疗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优势技术

//m.bahamastreasure.com2010-01-11 10:11:11来源:全民健康网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被确诊为“血管瘤”,这种病变对患者容貌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很大,病人及其家属四处求医,治疗的结果却往往不能让人满意,甚至遗留下不可恢复的后遗症。

  什么是血管瘤?疾病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什么时候最适合治疗?选择什么方法治疗及治疗的预期结果是什么?目前,病人及其家属甚至部分医生对这些问题都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我们认为,消除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对缓解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正确选择治疗方法都是十分必要的。

  “血管瘤”是一种什么病?

  人体的脉管系统主要包括动脉、静脉、淋巴管和毛细血管。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一组先天性疾病称脉管畸形,可以出现多种临床表现。例如,面积大小不等的皮肤颜色改 变(浅蓝色,黄褐色,暗红色或鲜红色等),生长在外露部位尤其是颜面部的病变影响病人容貌;体表出现隆起性包块,表面皮肤颜色正常或可见浅蓝色改变,颜面部的包块影响容貌,躯干或四肢的病变出现运动或改变后局部酸胀疼痛甚至运动功能障碍等。人体内脏器官如肝和颅内也会发生血管畸形。以前,人们将所有脉管性病变都称做“血管瘤”。现代医学则根据病灶的临床和组织学特点,将传统意义上的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

  高出皮肤表面的鲜红色斑块,高低不平似草莓状的病变,旧称草莓状血管瘤。此类血管瘤在患者出生时或生后数周出现,约60%发生于颜面部,1岁以内生长迅速。的特点是具备快速增生期,稳定期和自然消退期。通常患儿2岁以后病变趋于稳定,每年有10%左右的病例可自行消退。即5岁时有50%左右病例消退,7岁时有70%左右病例消退。部分病人至10岁仍可继续消退,但是可能是不完全消退。病变自然消退可能是最好的结果,许多病例的不良后果并不是病变本身造成的,而是过度治疗所致。因此多数病变均可临床观察待其自行消退。

  病变范围大,生长迅速,表面破溃等重症病例则需要干预治疗。根据病变的不同可选择应用激素及表面的激光治疗。

  另一种皮肤病变表现为出生时即有的粉红色、平坦并边界清楚的皮肤斑块,压之能褪色。随年龄增长,病灶体积增大,颜色加深变红变紫。此种病变是微静脉畸形的一种,又称鲜红斑痣。一般终生不会消退,临床可通过特殊的光动力激光褪色治疗。

  发生在皮下及肌肉间的脉管异常则多为血管畸形,根据病变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动脉畸形,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和混合畸形等。病变局部可出现隆起性包块或肢体较对侧增粗,深部病变也可外观正常。运动后或改变如长时间站立出现病变处酸胀或疼痛,严重的可造成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血管畸形是一种良性病变,但是可呈恶性生长方式。病变浸润到肌肉间甚至到骨骼和关节腔内,影响肌腱、神经和关节,导致肢体畸形和功能障碍。多数血管畸形呈弥漫性生长,侵及多组肌肉甚至关节,表面没有完整的包膜。外科手术切除创伤大,很难将病变彻底切除,复发率极高。过度切除则经常导致术后遗留永久性运动功能障碍。血管畸形随病人的生长发育成比例的增长,不会自行消退并终生发展。

  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治疗思路

  目前,现代医学对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尚无完美的根治方法。尤其是大面积或生长在特殊部位的血管畸形的治疗,仍是医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现有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从另一角度也说明血管瘤的复杂性和治疗的困难性。而且,对大多数病例来说,单靠一种治疗方法很难达到治愈的效果。

  总之,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和延缓病变的快速发展。选择治疗方法时,最重要的是综合权衡对病人的利弊影响。

  一般来说,局部病变且临床症状不严重的病例,可选择保守治疗,应用局部加压(例如弹力绷带等)和口服阿司匹林延缓病变发展和减轻临床不适。如果病变较大影响病人容貌,临床症状显著,影响肢体运动功能和出现其它严重并发症,则需要干预治疗。动脉畸形为主的高血流量血管畸形应该首先应用放射介入的方法将畸形的供血动脉栓塞。

  电化学疗法:治疗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优势技术

  对于绝大多数的静脉畸形和淋巴管畸形,特别是巨大的口腔颌面部病变,躯干和肌肉间的病变,电化学疗法(又称电针疗法)提供了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和临床疗效确切的治疗选择。电化学疗法是从治疗实体恶性肿瘤的基础上发展为治疗血管畸形的。应用数根电针,经皮肤直接穿刺到病变区域,连接到电化学治疗仪上进行治疗。治疗后病变的血管内皮细胞被破坏,病变区域内的血液凝固,可压缩的软包块变成实体硬块,病变体积变小,临床症状缓解,病变发展进程延缓。治疗后的实体硬块逐渐为人体所吸收。

  电化学疗法(Electrochemical Therapy),又称电针疗法。它是在麻醉作用下将特殊的铂金电极置入瘤体内并连接在电化学治疗仪上进行通电治疗。电针将直流电导入血管瘤内使之形成电场效应,产生电解,电渗和电泳作用。此时血管瘤内发生剧烈的化学变化,阳电极区pH值下降到1—2,呈现强酸性;阴电极区pH值上升到12—13,呈强碱性。血管瘤内红血球,血小板遭受破坏,形成氧化血红素,并释放出凝出素,产生凝血块。电针能栓塞血管瘤的供血源,使周围的血管组织变性坏死。上述蛋白坏死物可自行吸收,达到闭死血管瘤腔的治疗目的。

  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电化学疗法技术比较先进,手术操作过程却相对简单。手术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医生先将套管针扎入肿瘤内,针尾部即可见有血液流出,然后拔出针芯,将铂金电针沿着套管送入瘤体,保护正常皮肤后连接电化学治疗仪,接通直流电进行治疗。使用的电压、电流限定在20伏及200毫安以下,对人体非常安全。治疗中可见病灶内生成的气体及坏死组织液体自套管针尾部流出,病灶逐渐变硬。

  患者术后经过短期的抗炎治疗,住院观察3~5天即可出院恢复正常生活。通常只要神经、骨质没有受到严重侵犯,或其他方法治疗后复发的血管瘤患者都可以尝试电化学治疗。电化学治疗血管瘤后肿块并没有立即消失,这是因为凝血块及坏死组织的吸收大约需要3-6个月的时间。但是因为血管瘤腔已经闭死,肿瘤不会再生长,绝大多数也不会复发。

  可见,与传统的治疗方法比较,电化学疗法扩大了治疗适应症,避免了一般外科手术切除的出血多、创伤大、影响病人容貌、复发率及后遗症高的弊端,明显提高了治愈率。并且该疗法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廉,临床效果好,对患者造成的经济压力也相对较小。

  我科是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重点科室特色专科,主要应用卫生部十年百项科技推广项目之一的电化疗技术,配合激光技术治疗多种体表及内脏的良恶性肿瘤和血管畸形。科室开展电化学疗法多年,技术相对成熟,已经为许多血管畸形患者解除了病痛。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