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频道>> 社会万象>> 正文

整合:打破临床专业间的壁垒

//m.bahamastreasure.com2009-12-01 10:16:54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 社会万象

  □实习记者 杨永芝 本报记者 李天舒□

  经过数百年的分科发展,医学演变成包括50多门学科和数百个分支学科的庞大体系。医疗服务高度专科化,分科越来越细。但是专科式的治疗逐渐变成针对患者某一器官进行单一的治疗,对疾病的局部认识制约了医生对疾病全面整体的认识。

  在此背景下,整合成为医学发展的新趋势。日前,在首届医学发展整合高峰论坛上,来自各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和专家会商整合,认为医学整合将是医学发展的一种长期态势,但面临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关注。

  不能只见疾病而不见病人

  生病去医院,患者却发愁挂哪个科的号,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咸中认为,医学分科越来越细,“整体病”变成了“系统病”,再由“系统病”变成了“器官病”。应当对这种发展趋势加以适度的控制,否则医学就会支离破碎。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认为,分科过细一方面促进了医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限制了医生的视野,导致了“见病变,不见病”、“见病,不见患病的人”的后果。诊治的关键不是能在患者身上做什么,而是患者最需要什么,为患者设计实施安全、有效的诊治方案。

  有关专家指出,由于会诊、分科及转科程序繁杂,导致患者住院时间长、医疗质量不能得到保障、医疗成本增加。对此,一些医院和专家正在探索临床诊疗专业间的整合方式。

  机构整合还是病种整合

  临床学科之间的整合,是对传统临床学科分科的构建与重组,还是进行粗放式的技术整合?如何才能发挥专业间重新整合后的最大作用?一些医院的探索对此有一些启示。

  2007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探索对脑血管和功能神经领域疾病进行多学科整合,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为主,包括神经介入、康复、急诊科等多学科人员组建新的神经综合病房,成立综合病房管理小组,统一收治脑血管病和癫痫患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游朝教授说,这是比较典型的机构重新组合类型。整合后的神经综合病房不仅能与急诊、康复科密切联系,还能与神经内科人员交叉,并且与神经介入专业紧密融合。相关专家共同诊疗病人,共同制定诊疗临床路径及诊疗措施,这种紧密融合的形式有效减少了患者的会诊、分诊、定科的程序,缩短了入院时间,减少了科室之间会诊、转诊时间,规范了疾病的诊治。据统计,该院神经综合病房成立后,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从2006年的15.04天减少至2008年的13.41天,术前等待日从2006年的6.33天降至2008年4.54天,术后死亡率从2006年的3.05%降低到2008年的1.40%。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取临床疾病多学科协作综合的整合模式。多学科协作团队的人员构成主要包括团队带头人、联络人,并分为起主要诊疗作用的科室团队、相关科室专家团队、专业护理团队、术后随访和康复指导团队、数据处理团队等。在既定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结合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制订出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满足不同患者的诊疗需要。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王稼祥认为,根据我国大部分医院现有的实际情况,在多学科协作的基础上,以疾病病种为切入点,从整体上把握患者的诊疗方案,才是解决医生业务知识和技能狭窄、患者过度诊疗、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的办法。

  整合程度和方式还需探索

  专家指出,整合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涉及原有专业职务的评定、利益关系的重组、学科分类、专业学会的管理等诸多方面,还包括整合后学科发展问题及人员归属和经济分配问题等。同样,多个专业之间的协作组合是否会减少诊疗中的程序,其协作中的制度、责任、管理及各学科的技术平衡发展问题也需要解决。

  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刘虹教授认为,在医学整合进行中,各学科、各组织将会出现新的不平衡,会产生新的问题,甚至出现矛盾或冲突。比如,在推进整合的过程中,原有机构、科室、学科领头人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应对可能被淡化和边缘化的情况?如何看待专科在未来医学发展中的作用?如何为医学整合建构有效的平台?

  尽管如此,不少专家还是认为,医学临床专业间的整合还是大趋势,有利于推动学科之间的对话和共同发展,有利于医生的培养与成长,有利于临床医学内部二级和三级学科的融合。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