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社区医院迈入“全科医生时代”
//m.bahamastreasure.com2009-09-04 10:56:29来源:全民健康网
作者:褚馨
2006年10月,苏州在全省率先启动全科医生培训计划,当年共有32位医学院毕业生签约;三年后的今天,他们即将作为苏州市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科医生亮相社区医院――这也意味着,苏州的社区医疗机构将正式迈入全科医生时代。全科医生会给我们这座城市的健康条件带来哪些变化?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了解。
全科医生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其实,从去年开始,这些全科医生就以实习的方式,已经开始了在社区医疗机构的服务。
昨天上午九点,润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进入一天内最繁忙的时段,27岁的全科医生赵宗权面前,已经堆起了厚厚一沓病历卡。虽然病人很多,但他并不急于打发,每一位病人处理完毕,他通常还要跟他们聊上几句,譬如最近的饮食状况如何。赵宗权说,在大医院看病,专科医生常常以病为主,但是到了社区,全科医生常常会以人为主。
这位小伙子三年前从安徽理工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并没有选择进入大医院工作,而是签约加入了苏州市首届全科医生的培训计划。赵宗权毫不讳言“本科生很难在大医院谋职”的现实,而毕业当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发展社区卫生工作的政策,又让他看到了全科医生美好的职业前景。
“我们首届‘全科班’一共有32名学员,其中八成以上都是应届的医学院毕业生。”这几年来,赵宗权和他的同学们在市立医院完成了一系列的训练计划,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无不涉及,其中甚至还有一段时间,他们会转到广济医院和传染病医院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这些经历,都让今天的赵宗权得以胜任即将开始的全科医生生涯,近一年来他在各个社区医院的实习表现,已经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
现在,他甚至还能凭经验判断出病人主述的胃口不好,到底是器质性原因造成的,还是由心理原因导致,“像刚刚一位女病人,虽然她不停地告诉我,哪里不舒服,但我能看出她有轻微的焦虑,配药不能完全解决她的问题,所以我会和她聊一聊,看看能不能帮她减轻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在润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诊间隙,赵宗权还不时跑进跑出,帮病人换药,帮病人做心电图,甚至帮病人看一看刚刚拍好的胸片,“这些事情在大医院,可能会有护士或者专职医生帮助完成,不过在社区医院,这些都需要全科医生亲自去做。”
全科医生将带来一种全新的医患关系
尽管还有一个月,润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下的两名全科医生才会正式上岗,但中心主任赵翼洪已经为两位新成员提前布置了工作任务,其中包括完成一份详细的“社区诊断报告”。
这份又被称为“社区居民健康白皮书”的报告,是一份针对中心所辖社区的综合调查,其中包括该区域的环境、居民构成、经济水平等因素,这些都是衡量该区域内居民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这份“白皮书”每两年要更新一次,这一次的更新计划,赵翼洪交给了即将上岗的两位全科医生。而且,赵翼洪还要求两位年轻医生在其中提出一系列的健康干预建议。
“全科医生可没那么好当,他们的工作可不仅仅是出个门诊,或者上门打打针之类,我对他们的要求是,必须深入社区,对我们这一片的居民的健康乃至居家状况进行具体了解,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当好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赵翼洪的解释是,在大医院推行的是一种“生物医学模式”,而到了社区,还必须融入“心理医学模式”以及“社会医学模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到大医院去看病,医生那么忙,很少有时间会跟你聊生活方式对不对的话题,但是社区就不一样,在社区,医患之间是很熟悉的,全科医生就是要以更好的专业背景,来完成这样的良性医患互动。”
赵翼洪十分看好这些年轻人,他对他们的评价是“更努力、更专注”,“而且还那么朝气蓬勃”。
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最热忱的推动者,赵翼洪多年来一直在关注着国家层面与全科医生相关的一切政策。上周,他刚刚参加了一个全科医生年会,从这个全国性的会议上,赵翼洪了解到的信息是,在不远的未来,我国还将把一些常见疾病的医疗活动以及慢性病的管理工作,有计划地交给全科医生完成。
社区医院即将面临的“大改造”
“引进全科医生,来自对国外医疗模式的参考。”卫生部门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科医生绝对不是全能医生,因为侧重社区服务,他们也许不能对所有疾病都有非常专业而深入的了解,但他们会向患者提供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同时将他们无法解决的病患,通过双向转诊的方式,送到大医院的专科医生手中。
据了解,三年来有80多位年轻的医学院毕业生先后参与了苏州市的全科医生培训计划,他们与各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约,完成三年的规范化培训之后,就将留在社区医院从事全科医生工作。另外,卫生部门也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对我市现有的社区卫生工作人员进行知识结构以及服务理念层面的全新改造。
苏州市卫生局社区处副处长计永昌透露,由于扩大规模的需要,苏州大市范围内,未来两三年内至少还需要3500-4000名社区医生以及300-400名受过专门训练的全科医生。目前,卫生部门正在通过加紧培训以及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填补这其中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