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的“本地处方”不可或缺
//m.bahamastreasure.com2010-01-06 09:53:20来源:全民健康网
本报记者 孟庆普
在1月5日开幕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在谈及过去一年来医改进展体会时说,要充分尊重地方首创精神,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在贯彻中央精神中创新发展。听完的报告,部分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真正让百姓得实惠,必须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突出重点,抓纲带目,用“本地处方”对症解决卫生工作的“顽疾”。
河北:把握三点 吃透三头 做到三化
“河北是个中部省份,既没有东部兄弟省份雄厚的财力,也不像西部地区那样有中央政府的强力支持,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较为中庸。”河北省卫生厅厅长杨新建说,在推进医改进程中,河北省确立了“把握三点”的整体思路,即重点是服务体系建设,焦点是政策保障,难点是能力提高。
杨新建说,医改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尽量不得病,得病后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这首先需要一个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前,河北的服务体系达不到这个要求,特别是县、乡、村基层服务体系差距很大。“比如公共卫生,一些地方没钱,没有人干活,何谈均等化?”所以,河北省的医改首先把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医改要体现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但政策保障不到位怎么办?医务人员没饭吃,哪来公益性和积极性?政策保障单靠卫生部门不行,要开发领导层,争取其他部门支持,要在政府形成“焦点”。财政保障到位,体系建好了,不代表服务能力的提高。有钱能买设备、盖大楼,但买不来能力的提高。提高能力是卫生部门自己的事,而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很难。
依据上述“三点”,河北确定了“吃透三头”、“做到三化”的医改实施路径。一是吃透“上头”,根据国家医改精神,制定符合河北实际的目标,并要求各地、市在推进中牢牢把握。杨新建说,正如部长在报告中所说,卫生工作是国家强盛之基,民族复兴之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必须把中央这种深刻的认识积极传递给省、市、县各级政府的领导。要让各级领导都知道,抓卫生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项目、抓稳定。二是吃透“外头”,将外地经验本地化。河北的很多医改措施都借鉴了外地的先进经验,并加以消化吸收。三是吃透“下头”,把基层经验理论化,并总结推广。比如,前不久卫生部在河北召开了全国卫生对口支援工作现场会,推广河北医大四院对口支援赞皇县的经验。这个点就是河北省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在调研中发现的典型。省里专家经过认真论证、总结,将他们的做法中精华的部分提炼、规范后,形成一整套制度,在该省推广。
山东:一“活”一“长”调整结构
“多年来,我省通过实施乡镇卫生建设‘360工程’和‘1127工程’、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工程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有了明显改善。但全省范围内结构性矛盾仍然非常突出,城市强农村弱、大型医疗机构强基层医疗机构弱,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跟山东东部沿海省份、国内经济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符。”山东省卫生厅厅长包文辉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去年年初推出卫生强基工程,并将其常态化,力求以“调结构、转方式”为支点,进而带动医改工作的全面推进。
卫生强基工程跟以往推行了多年的卫生支农有何不同?区别在于一“活”一“长”。不搞完全行政强迫命令,坚持行政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很灵活;用效益的力量把合作各方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建立长效机制。靠着一“活”一“长”,各地各单位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模式,如胶南、宁阳、高密等地的县乡村一体化,莱芜、坊子等地的医疗机构托管,济南等地的承办乡镇卫生院,青医附院等单位实行的兼并,齐鲁医院等大医院实行的参股基层医疗机构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河南:既拉动内需,更让老百姓直接受益
河南省卫生厅厅长刘学周说,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众多,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经济肯定是第一要务。因此,河南确定的医改总体思路是“抓机遇、打基础、惠民生”。即抓住政府经济工作“扩内需、保增长”的机遇,打好卫生工作的基础,让老百姓短时间内看到好处。具体推出五大工程,即农村卫生体系五年百亿工程、农村卫生人才培养“51111工程”、卫生支农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和卫生文化建设工程。
刘学周说,这一系列工程都以国家医改方案为指导,紧密结合“扩内需、保增长”的政府目标。以农村卫生体系五年百亿工程为例,截至目前,已完成3.7万余个项目,共拉动投资超过40亿元。
既拉动内需,更让老百姓直接受益。比如说村卫生室建得好了,显著改变了农民的就医环境,看病舒心了,这是看得见的好处。而看不见的好处是,规范化、标准化的村卫生室对农民生活习惯的改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受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河南一些农村地区部分传染病(如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很高。过去农民看病时,村医总是教育病人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勤洗手、勤通风等。可病人一看,你卫生室都不卫生,医生工作的环境都脏乱差,你凭什么教育我!“这种健康素养的培养绝不是仅仅靠拉动内需就能得到的!”刘学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