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加大投入解决医生收入尴尬
//m.bahamastreasure.com2010-03-10 11:22:44来源:全民健康网
“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要先弄清楚三个问题:公立医院运作经费谁来出?基本医疗保障怎么做到‘基本’?就医顺序如何理顺?”
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蔡威脑海中公立医院改革面临的三个难点。在医卫界,蔡威的身份转变了多次,一线医师、医院副院长、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都曾写在他的名片上。
医药分家后,公立医院运营如系?
公立医院姓“公”,这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前提,而分析公立医院的经费来源,现行的公立医院并没有达到“公立”的标准,医院运营主要依靠药的利润与医院本身运营所得来维持。医药分家是此次医改方案中的一个重头戏,医药逐步剥离后,医院的运营经费缺少了补给,其发展何以为继?医院维持运作需要的运营经费,尤其是人员经费,国资能出多少?这是第一个需要破解的问题。
蔡威表示,作为16个医改试点城市之一,在初始阶段,上海的姿态已经“亮”了出来,公立医院的基建费用、大型设备采购费用已经明确由政府承担。但仅有硬件的投入显然不够,蔡威认为,医务人员有积极性是医改成功的关键点之一。现在的医疗服务收费并不合理,一把手术刀甚至没有一把剃头刀值钱。他建议,在医改过程中重视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务收入,参考国外医务人员收入水平在国民收入中的排位,通过加大政府投入,相应提高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保证医务人员将全部精力用于行医,同时加强监管,对超出规范的行为给予处罚。
基本医疗保障如何做到“基本”?
公立医院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公益”性,体现为公平地为每一个病人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蔡威的另一“问号”是:公立医院的基本医疗保障指的是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药物目录,但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到什么程度?基本药物目录该如作?目前,对这一系列问题尚无明确答案。
上海现在已经推出了“沪版”基本药物目录,有380余种药物可以做到“零差率”,保证药品出厂的价格与到达老百姓手里的价格一致。基本药物主要通过进入社区医院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护理,但由于基本药物目录并不一定包括上海市民的习惯用药,本来吸引到社区医院就诊的病人,会因为在社区医院拿不到所需的常用药,重走“大病小病跑三级医院”的旧路,“看病难”难免旧话重提。
蔡威认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场所应在基层医院,通过国家全资落实基本医疗政策,同时根据上海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逐步扩大基本药物目录;社区医院则应在提供基本药物的基础上,针对上海市民用药习惯,补足一些未实现“零差率”的药品,满足老百姓的基本医疗保障需求。
在医疗行为上,由于“基本”程度难以界定,“大处方”成了一些不自律的医院、医生的追利方式。医药分家后,医院希望通过提高劳务费来维持运营,若缺乏对“过度医疗”的合理监管,对病人而言,看病负担并不会减轻。蔡威认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题,不能单靠改变一个环节来实现,要有一整套的医疗体系调整方案,包括政府加大投入,规范医院、医生行为,提升监管等,否则医药分家只是一个收费方向的转变,对老百姓而言没有实际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