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频道>> 新闻专题>> 医改>> 正文

当下医改的基本是要让老百姓看得起病

//m.bahamastreasure.com2010-05-04 11:10:13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 医改 看病 老百姓

  21992年实施医保制度医保改革在特区打响头炮

  在建市初期,深圳市干部职工的医疗保障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企业员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别实行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

  公费医疗主要是针对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由国家财政拨款;劳保医疗说是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混同其他职工福利基金一起提取,但实际上是各个企业自己在管,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案,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实行多年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弊端越来越显现。1991年至1995年任深圳市医疗保险局调研处负责人的沈华亮在忆述当年时说,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期间,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浪费比较严重,比较典型的是一人公费医疗全家享受,开的药家里人都能用,有些就直接为家人开药,有的地方公费医疗甚至出现了买电冰箱的现象,说是到外地看病,其实是买了电冰箱寄回家,开的却是医疗,更有甚者,还出现过用公费医疗买金项链的现象,漏洞相当大,公费医疗的经费流失严重造成很多地方财政不堪重负。

  深圳也同样存在公费医疗浪费的情况,沈华亮说,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深圳曾经实行过公费医疗费用的制约机制,约束个人的行为,看门诊要求个人出10%的费用,即看门诊花了100元个人出10元,但是意见很大,实行了没多久就取消了。劳保医疗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企业没办法审核究竟是不是看病花的钱。

  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存在严重浪费的问题,使得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被提上了日程,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又一次成为全国的“试验场”。

  1989年3月,国家体改委提出把深圳和海南作为全国社会保障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地区,深圳行动很快,4月就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分别组织专家进行医疗保险方案和养老保险方案的设计,1989年底,拿出了一个初步方案。

  拿出职工医疗保险改革方案的初稿后,1990年开始论证,当时请了新加坡和德国的专家来进行国外论证,国内论证主要是国家卫生部的四人专家小组。1990年7月21日到8月5日,沈华亮作为四人专家小组的一员第一次来到了深圳。

  沈华亮记得当时第一眼看到方案时的激动心情,“因为深圳的改革方案亮点很多”???打破干部、职工的身份界限,把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合二为一,实行统一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这是当时深圳方案最大的突破。

  方案还在全国首度引进新加坡个人账户的一些理念。当时的方案建立了一个个人定额制度,在定额范围内的费用就不用跟个人挂钩,如果这个定额没有用完,那么没用完的部分按一定比例结转入下年继续使用。如果超过定额,就要自付一定比例,大概是10%.而且当时个人定额是与年龄挂钩的,年龄越大,定额越多,年龄越小,定额越小。这个个人定额制度,“我认为是现在国家医疗保险统账结合模式的雏形。”沈华亮说。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医改是医疗体制改革的简称。备受关注的《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经4月6日新华社发布。新医改共分六个部分,包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