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带电”生活 警惕突发性耳聋
//m.bahamastreasure.com2010-03-03 10:31:57来源:全民健康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王海芳
37岁的包先生在加拿大一家软件公司任技术副总监。2009年圣诞节前夕他因疲劳过度突然出现一侧耳鸣,听力急剧下降,位置改变时还伴有眩晕。包先生在加拿大当地的耳鼻喉专科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左耳极重度聋。他接受治疗两个星期,却丝毫没有效果。包先生怀着一线希望回国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中西医结合 个体化方案有效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且原因不明的耳鸣、耳聋,于数小时或数日内听力迅速丧失的感觉神经性耳聋。根据患者的情况,该院耳鼻喉科区永康副教授联同科主任郑亿庆教授会诊,制定出中西医结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应采取营养神经、扩张微循环的治疗方法,辅以中药调养,注意保护残余的内耳功能,6天为一个疗程并进行听功能的监测,根据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针对恼人的耳鸣采取穴位注射、声掩蔽等传统与现代的治疗技术。
在检查中还发现,患者的眩晕是由耳石脱落导致的,常常与突发性耳聋伴发,也极易漏诊,需要进行耳石手法复位的特殊康复治疗。经过13天的综合治疗,患者左耳从开始基本对言语无反应的极重度90分贝听力,到4天后左耳55分贝听力,可以听到别人讲话;13天后左耳恢复到28分贝听力(正常听力是24分贝以内),耳鸣、眩晕也消失了,基本恢复到正常的耳功能。
病因未明 病毒感染嫌疑最大
据区永康副教授介绍说,突发性耳聋的病因虽然未明,但“罪魁祸首”最有可能是内耳的病毒感染和微循环障碍。其中,病毒感染常发生在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后,病毒颗粒可由血循环直接进入内耳血循环中,引起耳蜗毛细胞、神经节细胞及微血管等结构的破坏。病毒亦可经圆窗侵入内耳,引起迷路炎等病损。
微循环障碍导致的突发性耳聋,除了多见于患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人群外,亦常发生于紧张疲劳、精神压力大的人群。人处于紧张疲劳状态可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变化,继而出现血液黏稠度及凝固性增高、动脉血压波动,血管发生痉挛、狭窄,甚至形成血栓,或继发血管出血等其他微循环障碍。因缺氧可使螺旋器、毛细胞等感音结构发生变性,从而导致突发性耳聋。这就有如禾苗受虫害及缺水、缺肥后导致的枯萎。
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有一特点,即耳蜗内的毛细胞与鸟类不同,一旦受损坏死是不能自行再生的。现在,科学家正寄希望于干细胞移植技术让毛细胞重新生长恢复听力,但研究的路途还很长。因此,人们一定要保护听力,预防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也是一种急症,尽管存在自行恢复的可能,但一旦发生后越早进行有针对性的正规治疗,恢复的可能性越大。
年轻白领 突发性耳聋患者增多
区永康副教授说,近年来,突发性耳聋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年轻白领患病人数增多。在门诊中,很多白领自述曾经在卡拉OK、酒吧应酬时感觉过耳鸣。
区永康副教授分析,现代都市白领经常过着“带电”的生活,听MP3、拿着手机煲“电话粥”、戴着耳机听歌入睡、熬夜上网聊天,而乘车上班、到餐厅吃饭、唱卡拉OK,周围环境噪声随时高达80~110分贝。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嘈杂的噪声环境都在影响着都市人的听力。
门诊中,不少白领反映经常会有耳堵塞感,有耳鸣、眩晕的现象发生。区永康副教授强调,由于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压力大,年轻白领都有一个共性:工作压力大、长期疲劳、喜欢熬夜。人长期处于压力过大和身心过度疲劳状态,会阻碍内耳血液供应,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就容易导致失聪。而沉重的工作压力亦会令本身患有耳鸣的人士病情恶化,上述包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病例。
有些耳鸣是短暂的,通常休息后便会复原。但若耳鸣反复或变得持续,便有可能是听觉受损的先兆。当听声音不清晰时就可能患上了突发性聋,需要尽快向听力专家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