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频道>> 社会万象>> 正文

天路上的守望天使

//m.bahamastreasure.com2009-11-03 09:56:08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 社会万象

  高原缺氧环境对健康的伤害远不止于此。在高原工作过的人几乎都落下了病。记者在兵站部雪线政工网上浏览了该部政委贾新华开的“老贾博客”空间,上面有不少战士询问高原慢性病如何定残等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问李高元:“对付高原慢性病到现在都没有什么好办法吗?”

  李高元沉吟片刻才回答:“现在还没有什么好办法。因为在这种恶劣环境里,人体的代偿作用就会造成这样的结果。病情不太严重的,离开这样的环境后还是有可能好转的。”

  李高元希望得到高水平医学院校或大医院的帮助,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将高原慢性病的伤害降到最低。

  ■无悔守望

  “没有坚定信念的人,是不可能在青藏线坚持下来的。”在青藏兵站部某大站卫生队,何晓红讲述了第一次青藏公路之行的亲身体验,“那是1998年6月,体检队从西宁出发,走完了青藏公路全程。一路上,风特别大,我们穿着毛衣、毛裤、棉大衣,都觉得被吹透了。6月的天还下雹子,鸽子蛋大的冰雹打在车上,‘乒乓’直响。遇到差的路况,常常是人推着车走。到了海拔最高的唐古拉兵站,缺氧让我第一次真切体会到教科书上说的‘心悸’是怎么回事。那一夜我都没能合眼。想想我的同行们常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可真是不容易呀!”

  王谦也记得当时的艰苦:“我1991年从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分配到五道梁兵站时,到处都是土坯房。一到冬天那个冷呀!晚上看书,我就把大输液瓶子灌上热水取暖。一晚上下来,给瓶子换热水的时间比读书时间还要多。”

  “现在条件比过去好多了。”在纳赤台兵站的新式楼房里,医生李永宁带记者参观他所在的中心卫生所时说。该所有5间房——诊室、治疗室、药品储藏室、病房等,配有150种药品,还有小型制氧机、心电图仪及一台电脑。

  像许多兵站医生一样,李永宁从1994年来到兵站部后,就一直在青藏公路上工作。每天除了看门诊之外,他还要负责兵站客房消毒,检查食堂的食品卫生。有车队、训练部队来时,他就要到车场、食堂、宿舍巡诊,最多的时候一下子要为上百人打点滴。

  “我们的医生人真好,战士有点心事,都爱找他聊聊。”士官黎政超告诉记者。

  李永宁觉得这是自己的分内事。在这个孤零零的兵站里,战士需要的可能就是倾听的耳朵。

  “这里都是些年轻人,平时也就是看个感冒发烧什么的。”因为没有什么病可看,缺乏进修的机会,李永宁坦言业务很难进步是自己最大的苦恼。“虽然有网络,但是只能联上军网,休假时才有机会上‘丁香园’这一类的医学网站。可是我提的问题太‘小儿科’,别人都没法和我交流。”

  其实,驻守在天路上的李高元、王谦们都知道长期的守望,不仅难有业务上的长进,甚至会荒废专业技术,而且会给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但是他们也像李永宁一样选择了坚守。因为他们知道,这是自己的使命,是自己的责任。记者这次采访过的所有医务工作者,几乎都在高原工作了10年以上。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正像兵站部部长翟振发所说的那样,这些平凡的白衣天使是青藏线上的“生命守护神”,他们用自己的坚守诠释了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

首页 1 2 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