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小病进社区”还靠创新
//m.bahamastreasure.com2009-08-17 09:49:13来源:全民健康网
本报记者 刘平安
日前,记者在西安市召开的2009年全国社区卫生工作会议上发现,部分城市社区门急诊量占当地总门急诊量的比例从去年的30%增长到了40%。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这一增长趋势表明新医改政策在社区开始发挥作用,城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程度、使用效率都有所增长,但离“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在挖掘药品零差率销售、免费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等政策潜力,加强服务内涵,加强与医保部门及大医院之间的谈判与合作,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等方面,各地该如何创新?在哪些方面创新?在本次大会上,一些地方介绍了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制度创新
把政策上升到法律制度
2008年正式颁布实施的《江苏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条例》,将国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政策上升为法律制度,增强了权威性和刚性约束力。
江苏省卫生厅社区卫生与妇幼保健处处长沈志洪介绍,《条例》重点明确了政府责任,规定省财政每年安排社区卫生专项经费8000万元,用于扶持经济薄弱地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安排2亿多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套和人才培养。各级财政设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行补助。
缺乏业务用房,靠租房提供服务,是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临的最大困难。《条例》规定,由区政府负责、街道办事处具体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业务用房。在老城区,调剂出一批学校、娱乐场所、街道办事处办公楼,无偿提供给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在新城区,以新建和改扩建为主,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问题。
专家点评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成败的关键是政府责任的落实。江苏省以地方法规的形式确定政府责任,明确投入机制,属于制度创新,将从根本上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机制创新
公卫项目投入集中预付、统一结算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的投入、使用、监督是各地代表关注的焦点。天津市卫生局副局长申长虹介绍,该市无偿向城乡居民提供18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09年,市政府加大投入,全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不低于人均20元,部分区县提高区级资金的配比额度,补助标准最高的区达到人均40元。
在项目经费的筹集分配上,社区公共卫生项目经费由市、区两级财政按比例分别承担。市财政局建立项目经费集中支付业务专户,市、区两级财政将项目经费一并上交业务专户,各区单独建账,互不调剂,保证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用途明确、足额到位、专款专用。同时,经费补助与项目效果挂钩,根据项目实施、完成和考核情况,由市财政业务专户预付和统一结算。
项目经费核定包括服务机构核定、项目服务人口核定和成本核定。即根据服务人口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标准测算其人工、耗材等相关成本,进而核定财政补助标准,合理体现社区医务人员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劳务价值。以高血压病例管理为例,对每个病例每随访6次,管理费为142.8元。其中,随访管理、检查、输机统计、汇总分析等人工成本128元,心电图纸、尿试纸、针管、专案工本费等耗材成本1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