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葡萄做原料造红酒 成本300元仅卖30元
//m.bahamastreasure.com2010-01-19 10:10:47来源:全民健康网
近年来,红酒在百姓的餐桌上逐渐走俏,因其特有的养颜功效,让平日里不喝酒的女士也难以抗拒……
喝红酒的人多了,老百姓的疑惑也越来越多:红酒价格相差太悬殊了,从几元到几千元的都有,而据业内人士分析,一瓶10年酿制的红酒,单是成本价就已达300元,可市面上出售的一些“陈酿”红酒的销售价,却远远低于它的成本价,这是为何?
近日,记者走进平度大泽山葡萄生产地区,从红酒的生产源头上展开调查,为您揭开藏在高脚杯中的真真假假……
大泽山脚下的村民说往上走,都是种葡萄的村
独特条件造就葡萄之乡
30年前,那些住在大泽山脚下的人们,脚踩的是贫瘠的土地,那个时候他们生活闭塞,靠着仅有的一点收入维持生计。
30年后的今天,大泽山的人们富裕了,他们盖了房、买了车,奔向了小康。如今的大泽山已闻名全国,被誉为中国的“葡萄之乡”。
在那里,有着适宜葡萄生长的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大泽山脉绵延百余平方公里 ,由东向西横贯在胶东半岛东部,像一道天然屏障挡住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那里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果实积累糖分,这与法国的地中海气候相似,非常适宜葡萄种植。
1月12日上午,记者驾车从市区出发,踏上了探访之路。
上午9时30分,在经过1小时20分钟的行驶后,汽车下了高速,驶进平度地界。收费站的一名工作人员说,从这个地方出发,再行驶一个小时,就可到达大泽山。
雪封大泽山,汽车直打滑
按照预计的路线继续行驶,一路上同行的车辆逐渐减少,当车行驶到一条仅容两辆车并排通过的道路上时,路上已基本看不到其他的车了,即便是偶尔看到有车辆,也只不过是停在路边的村民家的车辆罢了。
这里的地面上到处是积雪,经过车轮的碾轧,路面变得很滑。村民说,这里离着大泽山还有 20公里的路,基本都是山路并且还是上坡,11日那天下了一场大雪,山路变得很滑,他劝说记者不要再继续前行。
向这位村民道了谢,记者放慢了车速,继续驱车前行,果然如那位村民所言,随着路程缩短,路况变得险要。
在一个上坡路段,记者驾驶的车出现了轮胎打滑,不过很幸运,车子经过一番“挣扎”后,还是爬上了山坡。
翻过这个山坡,驶入一段平顺的道路,此时天空下起了大雪,行驶变得更加艰难。顺着这条山路继续行驶了5公里,路两边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他们都是附近的村民,见到这个天气仍有陌生车辆出入,都好奇地往车里打量。
路两边到处是葡萄架
在一名赶路的老大爷身旁,记者停下了车,向他询问这附近的情况。他叫盛永昌,今年62岁,是这附近北盛家村的村民,当他得知眼前陌生人的来意后,热情地打开了话匣子,他说——
—这里已经是大泽山脚下了,从这里算起,再往山上走,有一个村算一个村,几乎全都种葡萄。
我们村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村的人除去外出打工的,基本都靠种植葡萄养家。
现在这个季节,已经没有葡萄了,你看路两边竖立的那些石柱和枝条,都是用来种植葡萄的,他们那些收葡萄的,都是每年葡萄成熟前两三个月,就提前来订,这样才能收着。
你别再往山上走了,车上没有防滑链的话,根本就上不去……
盛永昌是当地人,他见证了当地人们由贫穷到富裕的变化,他说如果没有葡萄这个产业,或许他们现在的生活还会很穷,他很朴实,坚持让记者不要再继续前行,去他家里喝杯茶歇歇脚。
但当得知记者随车携带了防滑链时,他就没再继续劝阻,离别时他叮嘱记者路上一定要小心行驶。
绑好了防滑链,从北盛村驶离,沿着这条通往大泽山上的唯一一条山路,继续往上攀行,有了盛永昌的介绍,山路两边的风光让记者特别留意起来。
尽管风雪很大,能见度不高,但还是可以看到两旁光秃秃的是一片片修建好的耕种地,上面竖立了大量的石柱,按照盛永昌的说法,这些全都是用来种植葡萄的。
越往上走 ,山路越艰险,又经过两次歇脚,终于,在顺着山路行驶了28公里以后,记者到达了大泽山镇尹家村,据当地人介绍,这里出产的葡萄是最能代表“大泽山葡萄”的。
大泽山种葡萄有300年了
到达村口时,已是12日下午1时,记者算了一下,这28公里的山路,驾车行驶了约一个半小时。
天气很恶劣,村里的道路上很少有人走动,只有三四个年幼的孩子,正在雪中玩耍着。村子很大,胡同的宽度都在四五米左右,几乎每家门前都栽种着一两棵葡萄。
记者地敲开了一家的房门,开门的是一位年长的大爷,身高在一米七左右,佝偻着背,留着胡须,笑眯眯地望着我这个陌生人。
记者赶紧向这位大爷说明来意,是想要了解一下这里产出葡萄的情况,大爷听了后,赶紧侧身让记者先进屋再说。
屋子很大,宽敞明亮,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炕头上摆放了一摞书籍,大爷说,这些书都是他的,他平时没事时就看看这些书。
大爷名叫尹忠年,今年70岁。对于“大泽山葡萄 ”,尹大爷很了解,他说——
—大泽山这里种植葡萄那是有历史了,大约有 300多年了,但让人们都知道,却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